返回

善败者刘备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忠义留千古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痛惜。陈寿在《三国志》中,喜欢用四个来形容领导在重要员工去世后的伤心场面——言则流涕。比如荀攸死后,曹操就是“言则流涕”。对庞统的死,刘备也是“言则流涕”。为寄托深切的哀思,告慰死去的功臣,并激励活着的员工,刘备追封庞统为关内侯,对他的家人做了妥善安排。

    庞统投效刘备帐下,仅仅三年时间,但他的才干谋略,一直广为世人称道。《三国志·蜀书》中,庞统与法正合成一传,在大臣中仅次于诸葛亮单人单传,其他人大多是五六个人挤在一起,如关羽、张飞、马超、黄忠、赵云五员大将就是扎堆的。可见陈寿对庞统的重视,将他比作曹魏的荀彧,称赞他们才德并重。

    后世有人甚至将庞统之死作为刘备事业未竟的一大原因,为之扼腕痛惜。但历史终究是历史,所有的假设都是徒劳的。

    庞统已逝,摆在刘备面前的,依旧是坚固的雒城。

    鉴于合围成都、雒城的局势已经形成,刘备认为益州若能和平解放,善莫大焉。

    于是,法正受命给原来的老板刘璋写去一封劝降信。信很长,中心思想是让刘璋明白两件事:一是刘备已经占领战略要地,并取得益州三分之二的土地,刘璋大势已去;二是只有投降才是刘璋唯一的出路,刘备不会为难他。

    任何既得利益者,不到最后时刻都不会主动让出自己的利益。刘璋同样不愿意。

    那就只好继续在战场上说话了。

    刘备在前方攻城夺郡屡屡得手的时候,他留守葭萌关的将军霍峻,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。先是张鲁的部将杨帛请求进关一起守城,当然进来后是不是守城、为谁守城就说不清道不明了。霍峻的回答是:“小人头可得,城不可得。”杨帛比较识趣,只好乖乖走人。

    不久,刘璋的将领扶禁、向存等人率军围攻葭萌关。霍峻部下只有几百人,敌军却有一万多人。面对敌众我寡、孤军作战的形势,霍峻毫不畏惧,凭险固守,守了将近一年,硬是没让敌军进来。更牛的是,霍峻乘敌军不备,还挑选精锐主动出击,大破敌军,阵斩副帅向存。霍峻有效地守卫后方,拖住敌军大批有生力量,为刘备夺取益州立下了卓越功勋。

    建安十九年(214年)夏,刘备终于攻克围攻将近一年的雒城,刘循突围逃回成都。

    在此前后,诸葛亮、张飞、赵云也进兵到成都、雒城附近。刘备指挥几路大军进逼成都,完成了对成都的战略包围。

    正当围城双方最后决战之际,一位历史风流人物不远千里向刘备请降,他的到来加速了战争的结束。

    刘备得到他请降的消息,当即满怀信心地说了一句:“我得益州矣。”(《三国志》注引《典略》)

    来人就是马超。


忠义留千古(2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